哦现在重新看这一段,只觉得有够偏颇和足够自我嫌恶。但也可以理解,在写这个东西的时候发生了部分会影响相关看法的事,以及对于个人处境的过度审视,导致参杂进去过多的自我投射,给本质上平等的感性理性二者拉至对立的姿态,忽视其互补性的存在。
首先就是感性主导并非必然是“黏腻恶心”的。感性本身不等于低级,混乱不堪和令人不适往往只是此感性持有者的表达方式和接收者个人偏好上的问题。就是所谓的:感性的表达如果缺乏结构化思维,就会显得凌乱混沌,难以理解;而理性的表达如果欠缺共情,很大概率就会被认为是冷漠。于我自己而言,此处的偏见多半源于自身对于所处现状的不满和对于自身所持有的事物的轻视。
10 months ago